《2011年上半年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发布——
●成都人62%的消费都属于享受性消费,一直低迷的通讯数码类经营状况出现好转
●文化、休闲类消费累计增幅达65.7%,反映了国家版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在加强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产品出现负增长,说明住房调控政策持续起作用
本报讯(记者 颜婧)8月10日,成都市商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累计实现1392.5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同期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同期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
能吃会耍
享受性消费占62%
从零售总额来看,成都市一圈层占78%,二圈层占10%,三圈层达到12%。从商品大类零售情况来看,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最快,同比增幅达到105.6%,其次是文化办公用品类和石油制品类。
从商品零售额反映出来的消费层次来看,“成都人能吃会耍”的性格依然鲜明,62%的消费都属于享受性消费,百货零售的增长速度尤其快速。值得一提的是,超市卖场和便民连锁的增幅也十分显著,一直低迷的通讯数码类经营状况出现好转。
文化、休闲类迅猛上涨,累计增幅达65.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版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在加强。”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等居住相关产品增幅下降,则反映了住房调控政策持续起作用,波及与居住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另外,汽车类消费持续下降,报告认为,结合石油及制品类产品达58.1%的同比增幅来看,成品油价格上涨对于汽车零售有较大影响。
CPI高位运行
政府稳定市场任务加重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上半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全国和全省同期增长水平,主要是因为成都市居民收入与价格指数上涨,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增幅达到较高水平。
来自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7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20元,增长20.1%。此外,市场价格水平一直高位运行,上半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上涨14.7%。
报告还指出,上半年影响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也增多。粮食、蔬菜和猪肉、鸡蛋的轮番涨价,尤其是猪肉价格创下新高,均是今年全市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这对基本民生影响甚大,使政府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的压力和任务加重。”
关注民生
下半年加大组织产销衔接
针对今年上半年成都市主要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等现状,成都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下半年将加大组织产销衔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据了解,成都已着力在批发和销售两个环节发力,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在批发环节,全市已形成了以成都农产品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5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7个产地批发市场构成的批发市场体系。此外,还将积极促进大型批发市场现代化改造,促进“专超对接”,建设常态化渠道,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加快成都流通商业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