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资金趋紧、调控不断加深的影响,地产商拿地意愿持续低迷,如房企龙头万科虽然手持370亿现金,但今年1-5月拿地支出同比下降30%,金地集团今年至今未拿一块地。近两月来,大中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量仅为挂牌量的三分之一,且大多以底价成交,不少城市流拍地在增多。
龙头房企拿地保守
随着调控不断深入,近期房企业绩分化,有的已开始出现下滑。
中原地产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最新数据来看,完成较好的华润置地1-5月共完成销售额126亿,占全年目标的42%;万科销售状况相比同行仍较好,1-5月销售金额达到524亿。相比之下,前5月绿城同期完成销售额156亿,仅占全年目标的约28%,而保利实现签约金额154亿元,同比仅增长4.75%,远低于公司30%的年增长率计划。
由于房企资金日益紧张,加之土地配建保障房、限价等条件日益严苛,开发商整体拿地意愿都在持续降低,就连手持重金的龙头房企拿地都相当谨慎。
尽管万科持有370亿现金,资金状况远远好于08年,但今年拿地金额迅速下降,5月份仅新增土地储备3幅,合计新增权益容积率建筑面积10. 8万平方米,新增需支付地价2.1亿元,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支出水平。1-5月累计土地支出132亿元,低于去年同期185亿元的水平,显示出公司在土地储备进度方面仍然保持谨慎并有所控制。
此外,大量大型房企拿地数量也都在减少,如金地集团今年以来还没有拿过一块地。
“在市场调控的时候,逆市拿地地价肯定会低些,但万科也做不到绝对的精明,会跟同行形成羊群效应,政策一缩紧,结果是大家都不敢拿地。”万科某高管坦言,在未来市场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减少拿地金额手持现金,可以从容应对市场风险。
金地集团人士对记者说,“不是说不拿了,只是会更加谨慎,开发商一般会根据销售回款来确定拿地数量。”
土地流拍增多
房企的普遍谨慎,使得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土地流拍的情况也随着增加。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近2个月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等15个大中城市的土地周挂牌量已现逐渐放量态势,但成交量仅为挂牌量的三分之一。杭州4月6日公布的10幅预申请地块中,更有7幅因无人申请人顺延至6月。
而6月以来以底价成交居多,流拍的土地也越来越多,6月第一周,仅沈阳、天津、成都等3个城市有地块成交,沈阳的6幅地块中有4幅流标;天津3幅中的2幅以底价成交;6月10日,成都出让的5块地中,有3幅以底价成交,2幅流拍;6月11日,无锡出让的11块地中有10块以底价成交。
5月底,位于深圳龙岗的一幅曾被延期的地块,由于政府下调其原起始地价由7.08亿元至6.2亿元,付款条件与最高限价标准亦作出退让,最终才被中海地产以底价摘得。
长沙近3月来住宅用地总成交仅4宗,其中5月成交1宗、4月成交2宗、3月成交1宗,5月的也是以底价成交。
长沙市f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学海表示,有钱的企业还是会拿地,现在一些企业并不通过招拍挂拿地,而是采取与其他持有土地的企业合作开发的方式,还有些企业都是用的前几年的存量土地,也不急于拿地。
国信证券分析报告指出,开发商正走出囚徒困境,而“不拿地”对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构成挑战,也意味着未来供应减少。只要继续打压地产,这种局面就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