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曾经被认为是驱动房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楼市不景气状况的持续,这个上游市场已经明显感受到寒意。
刚刚披露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5月,尽管不少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较上月有所上升,但相比去年同期,有六成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下降;今年1至5月,多数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土地市场整体表现仍较为平淡。尤其以北京、杭州、上海等房价较高的城市的土地市场降温最为显著。
此种背景下,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变得更加揪心、更加费心,买方市场的特征初步显现。在2011年即将过半的当下,如何完成今年的用地出让指标,又成为地方相关部门的一项“大考”。
土地市场疲态尽显
一家位于上海的研究机构统计显示,1~5月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约66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住宅土地出让金约5193亿元,同比下滑14%。据悉,1~3月,全国土地市场仍保持较好局面,但到了4月份后情形快速逆转,5月土地市场延续4月较弱水平,土地出让金以及溢价水平仍然较低,流拍率提高。
“土地市场会有降温的迹象,尤其是环比的波动更为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预计,土地市场会继续保持平淡的格局,但鉴于地方政府根据市场的节奏推地,预计价格依旧保持平稳,不会过多出现流拍。
尽管如此,土地流拍的信息依旧开始见诸报端。不久前,南京和成都两个过去颇受开发商追捧的城市,相继出现土地流拍,尽管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城市土地流拍已经为这个市场蒙上阴影。
业内认为,从今年各地推地的节奏上看,可以判断截至目前的推地力度并不算太大,这说明地方政府异常谨慎,希望维持土地价格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