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的各地公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最后期限,住建部有关负责人9日敦促各地要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11月末以前必须全面开工。
此前的2月,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曾报道称,住建部已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保障房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必须在今年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
住建部5月10日下发的《关于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在该文件下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已确定年度保障房建设计划的地方政府,应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等相关信息。但据财新网9日报道,目前可查到的已公开相关信息的仅有天津、合肥等少数几个城市。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昨日对早报记者表示,最近住建部督查组一直在各地巡视保障房建设情况,“看到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而且1000万套的要求只是开工率,不是竣工率,如果将其中的棚户区改造部分去掉,实际的开工要求只有600万套。”
难揭面纱的进度信息
虽然全国整体的保障房建设进度信息并无官方数据,但王珏林对早报记者称,“目前有没有这样的数据(保障房建设进度)并不重要,只要各地能在年内完成建设计划就行。”王珏林强调,“保障房不是肉,而是骨头,因为难啃所以才要解决它”,保障房的年度建设计划“必须要完成,不完成是要被问责的”。
“其实每个月都得报,具体各地报的情况要问保障司。”王珏林称。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推测,现在多数城市迟迟未公布保障房开工建设信息,可能是担心实际数据不理想,“开工率太低,拿不出手,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责难。”顾云昌还称,如果有城市公布了,没公布的城市肯定会更有压力。
实际上,住建部在5月10日下发的《通知》中也留有“余地”——即仍在“计划”中的保障房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应在市、县人民政府最终确定年度建设计划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开工项目信息和竣工项目信息,应分别在项目开工和竣工验收后20个工作日内按项目逐个公开。年度建设计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在调整或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的信息。
而各地保障房建设信息“盖头”难以揭开的背景之一,是目前并不算高的保障房开工率。
此前的6月5日,新华社报道提及的一份全国保障房建设“半年报”显示,整体来看目前全国仍约有七成保障房没有开工,资金短缺是最大障碍。中新社9日引述江苏省住建厅人士的说法称,江苏省今年45万套的建设任务,目前开工率已超过四成,“在全国属于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