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胡锦涛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明年经济工作提出六大要求。
⊙综合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此前,中共中央于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稳健’的内涵,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能急刹车”。
2011年我国“松财政、稳货币”的宏观经济调控基调正式确定,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转向条件成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2011年,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是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对货币政策基调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条件已经成熟。”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国民经济复苏的态势在不断巩固;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不容乐观。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阻断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胀的传导渠道。
稳健意味中性
回顾近年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1999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由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胀压力上升,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流动性的状况还是通胀压力的情况看,当前与2007年均颇为相似,为此,有观点称,当前的货币政策转向实际上体现出了“从紧”的倾向。
不过,农行战略管理部付兵涛指出,现在的情况跟当年并不是完全相像。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增长率比较低,通胀压力也没有当时那么大,而且国际形势与2007年完全不一样,所以他认为,明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政策,是真正的稳健。
微调大幕开启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11月初也曾明确表示,货币政策是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会因使命的不同,侧重目标的不同有所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时候是扩张的,有时候是紧缩的,有时候是真正稳健的。要对应不同时期的经济背景,有不同的做法。而这正是对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的解读。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能急刹车。”盛松成说。
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明年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新增信贷的规模或确定为6.5-7万亿元,M2增速设定在15%-16%。这既符合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有利于防止银行信贷出现新的风险。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认为,明年年内将有2-3次的加息过程,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可能上调至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