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出台12条调控细则 体现调控楼市态度坚决

发布时间:2010/10/14 10:20:06 浏览次数:164 来源:


        上海在10月7日出台了被称为‘沪12条’的调控细则。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上海出台细则动作之迅速表明了调控楼市态度坚决。

  上海市长韩正10月10日出席新闻发布会时指出,上海楼市调控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上海出台的12条调控细则,就是体现这样的调控方向和调控原则。’


  9月29日,多部委明确要求各地“立即”制定调控细则,已发细则地区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长假尚未结束,上海就在10月7日出台了被称为“沪12条”的调控细则。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上海出台细则动作之迅速表明了调控楼市态度坚决。

  上海市长韩正10月10日出席新闻发布会指出,上海楼市调控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上海出台的12条调控细则,就是体现这样的调控方向和调控原则。”

  韩正表示,上海的房价太高已是事实,房地产领域过度的投资和投机,已经严重扭曲了房地产基本的居住功能,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海将坚决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并针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多月时间内,“沪12条”已经是上海亮出的第四个调控政策。此前,“沪五条”、收紧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契税优惠、整治房地产中介市场等政策已经密集出台。

  9月2日,市房管局出台“沪五条”,重申“3万平方米以下楼盘必须一次性上市预售”;9月18日,市财政局相关通知称,明确收紧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契税优惠政策;9月20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通知,将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整治。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强调,“沪12条”与“新国10条”及近期调控强化措施方向一致,但“沪12条”中的部分落实细则力度更强。虽然与北京、深圳和重庆等城市调控细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相关细则重合的领域,上海的力度较强。

  高利指出,提出差别化住房公积金政策,其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力度更强;提出差别化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并将之提高至2%~5%,高于其他城市0.5%~2%的预征水平。这两个在上海都是首次。

  此外,“沪12条”中的限购令同样被购房者看好。新浪乐居调查数据显示,44.3%的网友认为,限制每户家庭购房套数,暂定上海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 (含二手存量住房),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楼市投资投机需求,从而增加了商品房供应量。28.5%的网友认为该政策将会抑制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

  房产税最受关注

  “沪12条”中再次提到了颇受关注的房产税。细则中表示“按照国家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上海市将积极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高利看来:“‘沪12条’虽未提及房产税的具体试点细节,但各项试点准备工作,可能使上海成为最早推出试点的城市之一。”

  调查显示,出台房产税成为购房者最期盼的调控政策,并对其调控效果寄予了厚望。根据新浪乐居调查数据显示,40.2%的网友认为,上海会接着出台房产税,以巩固调控成效。27.4%的网友认为出台房产税的可能性很大。

  的确,房产税出台的脚步声似乎越来越近。中国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10月11日表示:“目前中国房产税试点推出时间已论月数,年底前是否能出台则取决于房价走势。”

  聂梅生强调,“国五条”提出加快房产税改革试点,发改委此前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要改革,再过几个月就将进入“十二五”,因此房产税改革试点已经到了“论月数”的时候。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指出,房产税对市场具有极大冲击力,可以直接施压二手房市场供应,扭转楼市整体供求结构,进而引导房价走势。房产税准备工作的推进也会牵动楼市神经,预计接下来二手房挂牌量还会有一定增长,增长速度取决于准备工作的进展及披露情况。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现在大家对房产税的期望值有些过高,对房产税的效果也有些夸大,实际上房产税开征达不到那么大的作用。在短期之内可能对房价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长期来看,一些投资客可能还是会囤房。

  观望气氛渐浓

  早报记者发现,受“沪12条”影响,普通购房者选择继续观望,市场观望气氛已渐浓烈。

  10月第一周(10月4日-10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达到42.5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 41.9%。这已经是上海楼市成交量持续第10周上升,同时也创下近49周以来成交量新高,达到去年房价大涨时的高峰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成交量在新政出台之后创出新高,主要是数据统计延后性所导致的。新政效应将在未来一两周内的成交数据上有鲜明的表现。

  宋会雍强调:“限定居民家庭新购房套数,用行政手段排挤投机、投资需求进入市场。这一政策贴合当前自住需求占绝对主流的市场现状,但预期对市场交易的实际影响能量有限。”

  根据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研究结果,预计在10月中下旬,此轮自住需求支撑的楼市“回暖”将告一段落。即便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也会有这样一个结果,新政会起到加速的作用。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于上海“十一”房展会期间展开了“消费者购房信心及购房行为问卷”调查。参展受访消费者中,上海本地购房人群占70%,江浙人士占11.67%,其他外省人士占18.33%,首套自住和改善置业几乎均分整个市场,投资性需求仍影影绰绰。

  调查显示,二次置业与首次购房占比分别为51.67%、45%;第三套及以上仅为3.33%。刚性需求中又以外来居住购房占比最多,高达18.33%。相比之下,纯投资性购房几乎绝迹,仅有5%自住兼投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第四季度上海楼市将出现明显降温,成交量将比8、9月份有所下滑,价格将会进一步松动,尤其是在供应量继续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开发商迫于回笼资金的压力,预计促销的项目会进一步增多,打折幅度会重新增加。这将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房价。”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最新发布一篇地产业展望报告称,未来12个月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可能面临主要城市房价再下降多达10%的局面,但预计其评级能够承受房价适度下调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