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政频出 二次调控若隐若现

发布时间:2010/8/19 11:26:28 浏览次数:195 来源:


        本报讯 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36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楼市经过4个月调控后继续上涨。7月份36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1.61%。为此,发改委提醒各地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先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京考察时重申严格楼市调控,此后,有业内曝北京将出台《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对开发商预售资金即“楼花”收入实施专户管理。昨日,又有消息称,一位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高层人士透露,该行正应监管层要求,研究非首套个人住房贷款负资产统计监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种种迹象或标示新一轮楼市调控阶段的到来。

  监管层再表态

  发改委:继续稳定房价

  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考察住房保障工程进展时表示,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购房需求。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7月份36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监测情况显示,7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环比上涨了1.61%。发改委称,从7月份的房价变化看,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跌价滞,房价走势趋稳,对市场变化反应较为灵敏的存量房价格出现回落。但近期部分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有所上涨,多数城市平稳,部分城市涨幅较大,“各地应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

  此外,消息称,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几名副部长,分别带领由九部委组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督察组,前往不同的省份进行督察。记者从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督察组每到一地进行检查,都要求至少去2个县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检查,听取至少1个地级市的数据报告并进行检查。

  值得注意的还有,《人民日报》再次发表有关楼市的言论,呼吁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同日,另有消息称,国土部、住建部、央行等多部委“联合作战”,打击开发商“双囤”。

  地方新政频出

  北京:楼花”专户管理“

  17日,一则关于北京市要出台《房屋预售资金监管办法》的消息不胫而走。知情人士称,新的监管办法出台后,购房者所付的楼盘预售资金即“楼花”,不再存在开发商处,而是存在银行指定账户接受监管。一位接近北京住建委的人士透露,这个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在楼盘清盘之前,开发商不得私自挪用预售资金作为拿地等其他用途,这将给本已紧张的公司资金链又加了一具枷锁。

  上述负责人还向记者透 ,在京的开发商经常露“被邀请”去参加市住建委和国土局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这被其看作是调控政策中看似无形的行政施压方式。

  记者了解到,随着各省出台“国十条”的实施细则之后,各城市也在筹划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济南新近出台的房地产土地监管政策要求,供应土地3年内必须竣工,开发商拿地款需在半年内缴清;而囤地、囤房和故意涨价的开发商将被纳入诚信记录管理,一经发现,禁止其再在当地拿地。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最近纷纷出言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或标示着新一轮楼市调控阶段的到来。

  房贷风控升级

  个人负资产纳入监测

  房价下跌对银行体系风险管控的挑战有多大?银行也正在考虑最极端的情况——即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造成个人出现“负资产”时,银行按揭贷款面临的“断供”风险。

  近日,一位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高层人士透露,该行正应监管层要求,研究非首套个人住房贷款负资产统计监测。他表示,虽然该行此前已有一套针对住房按揭贷款的动态监测体系,但单独就个贷客户“负资产”情况进行统计监测,还是首次。

  监管部门正在高度关注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状况。该人士透露,两个星期前北京银监局对辖区金融机构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银行要探索建立个人住房贷款负资产统计监测制度。“我们正在统计按揭贷款负资产情况,目前还没有。这是在提前布局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准备。”他说道。

  所谓“负资产”,是个人住房价格下跌到比其未偿还的贷款额还低时的情况,即未偿还贷款额超过住房当前的市值。一旦出现“负资产”,银行则面临客户“断供”的违约风险。举例而言,一位客户购置房产的价格从100万元下跌40%至60万元,而其还欠银行贷款65万元(假设其从银行贷款70%,已归还5万元贷款),那么他就有5万的负资产。这种情况下,一旦屋主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将承担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