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二建一后新静安亮成绩单 未来产业发展优势显现

发布时间:2016/8/31 9:00:11 浏览次数:122 来源:


 “撤二建一”后的新静安首次亮出经济成绩单:今年前7个月,静安公共预算收入达170.6亿元,同比增长26.6%;外向型经济与楼宇经济发展强势延续,前7个月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7.02亿美元,同比增长46.11%,亿元楼从58幢增长到62幢。新静安已实现“撤二建一”后的经济平稳过渡。

  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说,经济增长既源于当前持续向好的发展大势,更来自于“撤二建一”后原两区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后所释放出的新活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的效应已经并将持续显现。在静安区区长陆晓栋看来,“撤二建一”带给新静安的产业发展,不仅是空间布局更广阔,更是产业生态的丰富与产业链布局优化,将两 区原有产业优势特点延续与放大。

  原静安楼宇经济、商业商务发达,原闸北信息服务业强势。“两区产业结构有差异,但关联度非常高。”陆晓栋 说,如原静安有超百家律师事务所、有毕马威、罗兰贝格等国际大牌审计咨询企业;原闸北的人力资源与检验检测行业非常“牛气”。“撤二建一”后,新静安的专 业服务业门类更齐全、生态更丰富,在上海各区域中优势凸显。

  原静安发展总部经济有个软肋,由于区位原因商务成本太高,为大企业、跨国总部服 务的下游产业链有时难以落地。比如,原来一些奢侈品、化妆品、药企等跨国公司想落在原静安会有个顾虑:总部可以落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但商贸物流能放在 哪里?现在好了,新静安北部地区可以提供商贸流通所需要的场地与物流资源;很多原静安“吃不下”的产业链环节现在都可以往北部转移。最近有家知名大型金融 机构就将落址南京西路上,后台1万多平方米的数据库毫不犹豫地选择落在市北高新园区,不仅因为那里场地大,更因为市北高新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产业服务资 源。据说,如今新静安招商办的底气都比以前足了。

  经济底子好,通过规划合理引导,产业优势将更能发挥能量。静安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 未来五年静安将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发展“5+X”产业:即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 服务、养老服务、文商旅融合、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这一产业规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比如,论经济贡献度,房地产业占 到20%以上、信息服务产业占到5%,但规划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持续性与产业发展趋势,纳入后者、剔除前者。目前五大重点产业对区域贡献度为75%,但相 信经过未来5年调整与发展,贡献度一定会大幅提高。”静安区发改委主任董珞说。

  为了让这些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静安在“十三五”规划中提 出了“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安路生表示:“这个战略是原两区发展战略的有机延续,它不仅是一个空间上的战略布局,更体现了在上海发展大格局中推动静安发展 的战略理念,内容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战略部署”。

  具体来看,这一轴便是发展轴,西至三泉路—万荣路—普善路—恒丰路—石门路,东至平型关路—西藏北路—成都路高架;三带是产业带,包括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很大关系。企业进来了,路不畅怎么办?所以,未来五年,静安还要‘辟路架桥’,一方面服务民生,一方面也是服务产业发展。”陆晓栋说。

  围绕“一轴”,静安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一区域将重点建设南北通道一期、二期,新建和改建昌平路桥、安远路桥、普济路桥等跨苏州河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