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密度高两梯三十户 利用法宝螺丝壳里作道场

发布时间:2012/8/8 9:30:13 浏览次数:222 来源:


       新浪乐居讯(编辑 张佩薇) 面积仅46平的广氮廉租小三房在广州面世后,吸引了很多市民的注意,这或是全国最小的三房单位。官方介绍,广氮社区的廉租房设计吸收了不少香港经验。作为被不少地方学习的香港,公屋制度已实施了半个世纪,大约半数人口住在港府提供的公屋里,究竟香港的公屋与内地保障房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乐居编辑今日走访了香港天水围——一个公屋林立的地方,揭开香港公屋的真面目。

  交通

  巴士轻轨地铁样样齐 车资贵市民难负担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乐居编辑从香港的心脏地带、全世界租金第二贵的铜锣湾坐地铁出发,经过三次转线,大约十三个地铁站,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了天水围地铁站。

  天水围大部分地方均是住宅楼宇。一出地铁,编辑便发现地铁站周围都有很多密度很高的住宅楼,大概为35~40层楼宇,外形与香港一般商品房无异,但其实大部分都为公共屋村,据了解,天水围公共屋邨有天耀邨、天瑞邨 、天慈邨 、天华邨 、天泽邨 、天恩邨 、天悦邨 、天逸邨 、天恒邨 、天睛邨十个公共屋村而单是天耀村,就共有20余栋35层高住宅。

  天水围交通尚算方便,在马路上,可看见往来穿梭的天水围轻轨,途径天耀、坑尾村、塘坊村、屏山、水边围等多个站点,各种线路巴士来来往往,不少的士也停靠在屋村附设的商场门前,交通网络较内地某些偏远的保障房方便。但从车资来说,交通车费比较昂贵,往屯门以及元朗以外车费最便宜都需要8元,据了解,在天水围有不少低收入家庭都没有能力支付,也正是这个原因,不少居民仅能选择本区就业以及读书。

  配套

  屋村配套商业已成气候 生活氛围浓郁

  踏入天水围,编辑发现周围生活氛围已十分浓郁,便利店、药房、超市、肉菜市场、银行、补习社等一应俱全。另外,在屋村旁边还有一些较大型的商场,如天耀村旁便又购物广场天盛广场,里面并非有什么时尚大牌,但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服装饰品等悠闲小店、也有解决三餐的连锁快餐店和零食店,在商场内甚至设有邮局等基本生活设施,在一楼的商场大堂,不少家长带小朋友玩耍叹空调,非常热闹。

  乐居走访发现,屋村配套商场通常设有两个入口,一个面对路面,而另外一个则连通公共屋村入口,通过避雨长廊可直达屋村内,这种人性化也是内地保障房少见的。

  走进公共屋村小区,编辑发现公屋的小区配套和绿化丝毫不失礼,虽然每栋楼的住户非常多,甚至有两梯三十户的情况,楼宇组团之间的距离十分宽阔,据乐居步测达60米,楼宇间有花园环绕其中,在天耀村内,儿童游乐园、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可容纳过百观众的小型表演剧场、护老院、幼儿园、小学一应俱全。绿化也并不单调,避雨长廊、凉亭和喷泉与榕树、椰树、凤凰木等错落有致。乐居到达天水围时正当下午时分,不少老人在长廊的石凳上三三两两下棋,家长也带小朋友出来散步和踩单车,加上买菜购物来来往往的师奶,偶然停下来话家常,生活气息很浓厚。

  编辑再来到天盛村,这里共有17栋超高层住宅,发现和天耀村一样,有花园小区环绕其中,悠闲广场、喷泉、滑梯等设施齐备。

  户型

  密度高两梯三十户 利用法宝螺丝壳里作道场

  编辑到了天盛村,这里有17栋高层住宅,进入某栋住宅可发现为六梯八户设计。每户大门紧锁,但走廊较宽且通风,有明确走火指示和垃圾放置处,而天耀村则为Y型设计,两梯30户,与天盛村完全不同。

  乐居走访天耀村某栋住宅的24楼,三个分叉走廊又深又长,光线较差,没有闭路电视监控,但每条过道均有走火通道通往楼梯间,楼梯间有窗户,视野开阳。每一层上每个分支,即走廊上都有十户人家,编辑计算了一下,一层可以住近三十户人,一栋三十五层可以住上千户。这里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安上了铁闸和门帘,但由于无法在屋内实现南北对流,不少住户在家都愿意把门打开,仅关上铁闸作通风之用。

  天耀村户型设计不一,据观察,多数在40~50方左右的两房单位,不同单位有不同户型,全部没有阳台,只有小窗户,而窗户一般都焊有防盗网,地方狭窄,不少家庭的窗户前都挂满了需要晾晒的衣物,影响采光。

  乐居编辑看到,以其中24楼一个单位为例,目测约40多方,客厅尚算方正,约十几方,由于狭窄,所以客厅与房间都摆满杂物,家具使用的都是木制的简易桌椅,冰箱也放客厅内,两间房则对称且正对门口,如果打开大门,单位内尚且能通风。 为了慳地方,香港公屋住户几乎每户都有以下法宝:折叠餐桌与凳子、靠墙鞋柜、双层床。

  香港居屋客厅有些比较“三尖八角”,无法呈完全方形的,但房间在这方面貌似较好,而且乐居走访几间也没有发现黑房的,房间都有窗户。此外,由于这边未见太多高楼大厦,部分单位视野甚至可用开阔形容。

  在物管问题上,香港居屋需凭门卡进出大厦,有看更,不过尾随进去一般无人查问,乐居编辑采访住户陈女士,其表示对物管尚算满意。

  新浪乐居随即采访屋村内居民一个来自内地的陈师奶表示,她和儿子住在四百多尺的两房单位,一个月一千多元租,她说,比起大陆,这里窄多了。

  在香港居屋楼下花园,打乒乓球中的陈伯接受了编辑采访,他与女儿女婿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四百多尺的单位,一个月租金为港币一千一,他说这里比住劏房和单间好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表示这里物管尚算可以。“当然希望搬到更大的房子里啦。但现在已经好知足。”

  香港居屋面积小,怎么收纳呢?在接受采访中,陈伯说没地方放东西就买少点无谓东西!和陈伯一起打乒乓球的是刘婆婆,她家更小,三百多尺,但月租只需九百多港币,客厅较为方正,她觉得算比较实用了,“住的人多了东西都没地方摆。”她建议主妇要精打细算,买些可折叠的家具,便宜又实用,电器可以买规格比较小的,如小电视,小冰箱。另外他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磨砂玻璃代替门和墙,这样会更省地方。

  记者手记

  曾经的“悲情城镇”引以为戒 内地不可一不可再

  “圍住了的血汗/圍住了的跌宕圍住了當初的厚望圍住了的駭浪/圍住了的癥狀/……沒能力去闖出沙漠誰策劃這寸地尺土/人擠逼中便容易退步/他,親身真正感到尺地寸金/人便會無余地平和獨舞要見步行步”香港歌手李克勤曾经有一首《天水围城》,唱出了天水围的悲情。

  2004年4月,天恒邨一名无业汉斩死妻子及两名年幼女儿后,用刀自杀身亡,这宗灭门惨案震惊全港,区内问题再次引起普遍关注。

  2007年10月,天水围再度发生伦常惨剧,一名领取综援的新移民家庭,丈夫患上鼻咽癌在医院留医,患精神病的妻子将一对12岁及9岁的子女,用绳索捆绑从24楼掷下,自己随后亦跳楼,3人当场死亡,事件再度震惊香港。

  据社会福利署资料显示,2004年元朗区领取综援个案近30,000宗,天水围约占一半。而天水围的自杀求助个案也冠绝全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05至06年的资料指该区个案多达70多宗。就业问题在区内更备受关注,天水围不少人口属于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寻找低收入工作,但从该区到市区的车费每日高达40多元,到区外打工的交通费高昂,令不少家庭长期倚赖失业综援。

  针对这些事件,港府委托调查小组研究,提出有效调配资源、加强协调各部门如警方、医院、非政府机构、检讨现时处理虐偶个案的程序,提出修例让法庭接受被虐者书面作供避免因为要出庭而不敢指控配偶,促请政府定期检讨城市规划的机制、尽早制订紧贴人口增长的地区福利计划等各种计划解决问题

  而这曾经的一切,跟编辑今日在天水围看到的完善配套,生活方便,老人小孩乐也融融似乎大相径庭,但是也告诉我们,配套、户型设计当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如何提高保障房社区质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相信广州的市民,也希望政府能带给他们真正的安居乐业。

  香港公屋简介:

  香港楼价高企,地小人多注定在这个寸金尺土的城市里很多人买不起楼。香港的公屋制度如内地的保障房,资料显示,租金约八百到一千港币,面积约每四人30到40方。去年均价1320港币。

  据了解,香港人多地少,住宅条件历来不算宽敞。一般情况下,4口人只能申请到30多平米的一间公屋。7至8口人才可以享有60平方米以上的三室。而且这种状况并非只是针对低收入阶层的公屋。在私人房地产市场上100平方米以上的就算是豪宅了。在香港,申请租住公屋,申请人必须年满18岁,且申请人与家庭成员不能拥有或与人共同拥有任何住宅楼宇。家庭每月总收入及目前的总资产净值不得超过房委会规定的限额。以3人家庭为例,每月最高收入限额为12100港元,总资产净值限额305000港元。超过这个标准将不能租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