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风声探政策走势 哪些提案值得业界思考

发布时间:2012/3/15 12:30:02 浏览次数:137 来源:


     □实习记者 江瑜

  昨日,被视为政策风向标的“两会”顺利落下帷幕,房地产行业仍然牵动各方神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和提案中很多都是关于接下来的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方向。那么,“两会”透露出怎样的政策信号?未来楼市或朝哪个方向调整?哪些议案、提案值得业界思考?

  提案1

  全国范围推广房产税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提案中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推进房产税,拥有房产越多税收越高;对贷款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应进一步提高首付款比例,同时执行溢价贷款利率。

  广州宏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认为,宏观调控的最好办法是从税率上进行调控,以代替“限购”政策,通过税收杠杆就可以防止投机行为。

  业界解读 全国推广房产税时机未到

  全国范围内推广房产税不太现实。“征收房产税本身的合理性还有待研究,而且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刘福泉认为,政策本身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试点地区还未进行经验总结,全国推广还没到时间。征收房产税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抑制投机性行为,为此,对自住性、改善性购房和投资性购房要区别对待。在出台房产税的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减免税制度。

  提案2

  首套房贷利率恢复7折优惠

  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名为《建议首套房房贷利率恢复7折优惠》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关于地产指向最明确、建议也最具体的一份提案。

  业界解读 有利于市场的合理化

  对于首套房贷利率恢复7折优惠这一提案,专家一致表示支持。“首套房贷利率7折这一政策主要是鼓励首套置业者和改善型置业者。”刘波表示,该政策有利于市场的合理化,且同国家提倡的安居乐业相符合,从而缓解年轻群体的社会矛盾。同时,减弱楼市调控带来的经济下滑局面,让中国经济软着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提案3

  让80%的中国人住进保障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朱成钢表示,应将中国的“保障房”扩展为类似新加坡的平价国民住宅,让80%的中国人能住进这样的“保障房”。

  朱成钢进一步表示,80%的中国人能低价买房的方案,对房地产商而言也不是什么坏消息:房地产商还可以在剩下的20%空间里做精品房、高价房,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业界解读 完善的保障房监管制度更重要

  刘波表示,大量兴建保障房使得人人都有房子住,而不是让人人都买房子住,这对解决住房问题是个让人振奋的消息,而让富人去买20%的高价房,对社会收益、财政收入也有一定帮助。

  刘福泉则认为,是否要向新加坡看齐,应该先认识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对于保障房建设来说,建立更为合理完善的分配及监管制度,才是首要任务。"

  提案4

  开发利润超过10%部分全额征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提交了自己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利润超过10%的部分应全额征税。

  业界解读 利润率应由市场需求决定

  利润率应由市场发育程度和需求决定,而不能由政策强加。陈洪兴表示,无论哪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应该是市场化的结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如果硬要向利润较高企业征高税,会削弱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市场住宅的供应就会减少,更不利于解决现在人们的居住需求。

  提案5

  房地产应该施行阶梯型调控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表示,应实行阶梯型房地产调控。对购买130平方米以上豪宅的高富阶层,取消限购令,以拉动经济发展。

  海尔地产董事长兼CEO卢铿则撰写了一份“万言书”,其中直指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他在“万言书”中直言,一刀切的调控政策“用药过猛”,应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微调,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限购政策。

  业界解读 地方适当微调政策有合理性

  对于施行阶梯型调控,刘波表示认同,“阶梯型调控能防止投资客去抢中小户型市场,从而炒高房价。”他表示,放开130平方米以上住宅,可一定程度上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让政府更有实力来解决保障房问题。

  刘福泉表示调控不应该一刀切,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他指出,中央应该制定更多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而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微调。

  提案6

  小产权房应部分合法化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郭松海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谈到小产权房的问题。他表示,对小产权房应该区别对待,对占用耕地开发的要坚决取缔,对在原建设用地上开发的,可以分门别类,逐步予以合法化。

  业界解读 小产权房应规范开发

  陈洪兴表示,当前农村建设用地上已经建立起来的小产权房应该承认它的合法化,不一定都要变成国有土地。同时,小产权房的总量规模大,应该区分对待,并积极采取一系列规范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土地,部分还可以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提案7

  住房公积金提取办法应改革

  香港祈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彭磷基在《关于改革公积金提取办法,让公积金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的提案中表示,公积金的提取办法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有必要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办法进行改革。

  业界解读 社会福利应尽最大可能保障群众利益

  “缴纳公积金的初衷是为了减轻购房者负担,保障他们能买得起房。”陈洪兴认为,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房价的今天,购房支出占每个家庭整月收入50%-60%,而住房公积金解决老百姓住房的功能正在趋于弱化,如果加上重大疾病开销,则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也加重了其购房负担。作为带着福利性质的公积金,应该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为此,该提议具有一定合理性。

  提案8

  《住宅法》应尽早出台

  在本次“两会”期间,致公党在提案中提出,我国应该研究制定《住宅法》。致公党在提案中表示,我们国家应该研究制定《住宅法》,明确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居民“有房可居”的权利,明确具体有关制度等。

  业界解读 以法制来规范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住宅法》的提案,刘波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法制肯定是越健全越好。”在他看来,以往很多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在制定、实施、调整过程中都具有随意性,“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政策,变来变去,这对市场的运行并不是好事。”因此,以法的方式来规范,对市场的健康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迈入法理型社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