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剩余822栋筒子楼4年内将拆除改造

发布时间:2012/1/4 15:00:00 浏览次数:103 来源:


       记者李文蕊

  北京市882栋简易楼改造今年将全面启动,并将在2015年年底前完工。这也就标志着北京全市剩余不多的筒子楼将在四年内完成拆迁改造,2.8万户筒子楼居民将优先获得定向安置。

  2010年,北京市住建委开展简易楼,也就是筒子楼的普查 工作。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还有简易住宅楼 882 栋,共计113.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为28234人。

  根据《北京市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实施意见》,882栋筒子楼中,除了极少数将作为历史遗迹保留外,其余将采用拆除、申请翻建等方式消除安全隐患。北京市委党委研究室陆兵:

  陆兵:“我们的人民群众要改善生活环境。”

  筒子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 一条走廊串连许多个单间,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筒子楼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由于大多数筒子楼的前身都是单位的办公用房,一层楼往往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毫无私密性可言;而且房间都很小,最多 15 分平米的空间内往往要容纳一家四五口人。曾住过筒子楼的居民们回忆说:

  筒子楼居民甲:“ 73 年我就搬到筒子楼,筒子楼一间我们才12平米。”

  筒子楼居民乙:“家里头就靠窗户摆了一个双人床,然后双人床摆的床头边上就放箱子,木头箱子,就没地儿了。”

  据了解,筒子楼建设最多的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多采用的立砖建筑结构,垒墙时将砖立来,在中空部分用渣土和碎砖填充,这样建造的房子既不抗震也不保温,居住条件也差。筒子楼拆除后,筒子楼居民将优先被定向安置到保障房中。资金来源方面,区级财政将承担区级直管公房和私有房改造费用,产权单位承担自管房改造费用。而居民自身是基本不需要承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