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采煤沉陷区居民将住进海景房

发布时间:2011/12/14 10:00:03 浏览次数:558 来源:


        新华网沈阳12月13日电(记者 李善远 冯雷)王振海家石头砌的房墙明显倾斜,因地面下沉,窗户几乎贴近地面,院门生锈的铁锁表明主人已久未踏进这座危宅。

  离他家数十米远,邻居杜庆军家里也人去屋空,庭院的墙体已开裂,一角写着“小心危险”的警示标语,透过门缝可见院内长满近一米高的荒草。

  不过,38岁的王利国一家依然还居住在这里。26平方米的棚房被分成里外两屋,外屋用来烧火做饭,里屋大炕则供夫妻和两个孩子四人共宿。大炕正对着的屋顶上挂着一大块塑料布。

  “屋顶上有裂缝,所以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王利国说。

  这是记者12月初在辽宁葫芦岛市南票区苇子沟街道大窝铺居住区看到的景象。这一大片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棚户区,处于南票煤矿的采煤沉陷区。

  “不过,听说我们不久就能搬出这里,住进楼房了”,王利国高兴地说,当地政府正在别处建楼以安置采煤沉陷区的居民。

  但王利国并没有想到,他将搬进的新楼会临海而建。以后,他不必再担心屋内的风雨,在新居里可面向大海,体会春暖花开。

  苇子沟街道的书记吴宝平说,大窝铺居住区有587户居民,由于房屋沉陷,此前已有120多户被政府动员搬出,政府对房屋沉陷而外出租房的住户每月补贴120元钱。他证实,这里的居民今后将全部搬至离此70多公里的海边新居。

  在葫芦岛市海边的打渔山园区,一大片高层楼房正拔地而起,这里就是王利国的未来新居。南票新区棚改指挥部综合部部长鲁智明介绍,这片小区有399栋楼,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安置19798户、63000多名居民。现在已有70%左右的楼房主体框架封顶,明年下半年能竣工。

  “为保质量,我们冬季已停止施工。”鲁智明说。

  上世纪50年代末,南票矿务局建矿采煤,这片矿工居住的工棚也随之连片而起,而现在住在这里的大多数居民是那些老矿工和他们的后代。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南票共采集原煤1.27亿吨,为国家建设贡献20多亿元。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许多矿井破产倒闭,而长期开采造成矿区沉陷严重。据当地政府2007年的统计数据,整个南票矿区地表沉陷面积达31.8平方公里,受损居民37500多人。

  葫芦岛市委书记孙兆林说,打渔山园区以前并不属于南票区所辖,葫芦岛市将其从连山区划归南票区,是鉴于打渔山园区产业支撑充足,依托港口优势,可为搬迁居民劳动就业提供充足保障。

  “居住在沉陷区的煤矿工人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安居乐业之所。”孙兆林说。

  东北是中国重要煤炭生产基地,如辽宁省阜新、抚顺,黑龙江省双鸭山、鸡西等,向国家提供的煤炭超过全国累计总产量十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这些城市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态代价,在城区附近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有计划、大规模治理,这一问题逐渐得到解决。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率先对东北地区15个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国家有关部门对东北煤炭城市沉陷区治理安排专项资金,东北三省政府花大力气投入到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之中。

  辽宁葫芦岛市近两年正对包括采煤沉陷区在内的41960户居民实施棚户区改造。这个市的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占辽宁全省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根据辽宁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初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辽宁斥资逾350亿元,通过各种方式实际完成各类保障房37.1万套建设任务。其中国有工矿、林区、垦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底将100%实现竣工,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底40%竣工,保障性住房新建项目年底60%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