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海河上游后5公里启建 未来至少3条轨道线穿过

发布时间:2011/11/7 16:30:05 浏览次数:108 来源:


      记者从昨日在津召开的《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年会上获悉,天津市将继续推进海河两岸的综合开发,在未来五年内,重点建设海河上游后5公里,在该区域重点规划北岸都市商务区和创智产业片区,建设柳林城市公园,并在建筑上突出欧洲风格,形成九国建筑风貌区,目前部分项目已启建。这是参会的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向记者透露的。

  海河上游后5公里大体位于海津大桥到外环线部分,该区域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首先是海河两岸独到的自然条件,其次是拥有14.5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还有良好的内、外部交通环境和紧邻滨海国际机场与航空城的优势。按照规划,该区域将以商务、办公、创智产业、居住、企业办公为主体功能,打造拥有一流的生活和优越生态环境的居住区域以及展现天津文化的创意产业区。建筑在形式和风格上,将会从提取小洋楼的建筑风格和借鉴欧洲经典建筑两方面入手,将传统欧式与现代简约风格合理有序组织,集中体现天津西洋文化。特别是吸纳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形成九国建筑风貌区,突出天津洋气、大气的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形成天津市未来最具代表的一道靓丽风景。

  据沈磊介绍,本市将沿海河建设海河风景和柳林城市公园等绿化风景(带)区。其中,在龙宇路西侧与雪莲南路东侧各设置一条宽度百余米,长一公里有余的城市楔形绿地,与海河东路以南的海河堤岸绿化相连,将良好的滨水景观引入到城市内部。柳林风景区是本市绿化体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80公顷,采用欧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与整个风情带的风格相统一,通过高品质的欧式园林绿化和风格统一的功能建筑,使市民在游览、休憩的同时有一个别样的欧风陆影体验。

  在道路与轨道交通方面,该区域将形成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等级匹配合理的地区道路网络,至少有7号线、10号线和Z1线三条轨道交通经过,为副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实现与中心城区、海河中游、滨海新区的快速联系。该区域还将利用海河优势,结合区内的滨水公共建筑、景观结点及滨水堤岸设置若干水上游线和码头,增强地区南北及与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的联系。

  300余位中外专家津城共研城市规划

  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国际城市规划》杂志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等承办的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2011年年会昨日在津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新旧联动,协同发展”,300余位国内外城市规划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总结国内外城市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交流和研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协调规划和发展,并对天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据悉,本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几十年的新旧区联动发展的实践中,提出并实践了“保护老城中心区,发展滨海新区”的战略。坚持以新带旧、新旧联动,注重新旧区联动与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新旧城区人民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功能布局得到优化,并保护和弘扬了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个清新亮丽、大气洋气、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得到广泛认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